中国林业网7月6日讯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王庆凯 陈溯)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位于内蒙古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经过30年的治理终于取得了“人进沙退”的胜利。
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内蒙古农业大学近日联合发布的《亿利库布其三十年治沙成果报告》指出,库布其沙漠综合治理910万亩,创造了50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生态财富,10多万沙区民众受益。
库布其治沙经验被誉为战胜“地球癌症”的良方,这为处在荒漠化地区的全球10多亿人口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信心与希望。
库布其沙漠曾经是“悬在首都北京上空的一盆沙”。报告显示,30年间,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投入产业治沙资金300多亿元、公益治沙资金30多亿元。经过亿利集团和当地农牧民30年的治理,沙尘天气由1988年的50多次减少到了2016年的1次;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长到400多毫米,生物多样性增长到530多种,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3%。
这让包括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内的多位专家官员,对亿利库布其治沙成果“点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表示,亿利在库布其30年治沙的经验值得总结,是中国治沙经验的成功典型。“库布其治沙有政府的支持、老百姓的参与以及各方的关心,是我们创造的中国经验。”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库布其沙漠治理产生的库布其精神,是所有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人们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库布其治沙带头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回忆30年的治沙经历时表示,亿利集团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库布其治沙经验,创造出沙漠绿化+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1+6”的生态产业体系。
据了解,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打造的“平台+插头”的沙漠生态产业链,让当地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种新身份都带来可观的收入。
如今,库布其沙漠周围组建了232支亿利民工联队,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元。还有近1500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秋俭认为,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肩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现在民企也要形成合力,立足“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绿色发展。
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表示,中信集团与亿利集团在践行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方面有高度的共识和行动,未来在金融领域,将全力支持亿利集团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生态公园和生态大数据等方面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