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7月25日讯 山西省的晋西北和晋北地区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环京津唐地区防风固沙、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由风力侵蚀形成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分布集中,且危害较为严重。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发生与扩展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干旱多风、地表沙物质丰富和植被稀疏等自然因素的存在,本身就孕育着沙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的自然过程,即沙质荒漠化的自然过程,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是叠加在沙质荒漠化自然过程的基础上起加速、加剧作用,即沙质荒漠化的人为加速过程。土地荒漠化是我省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深化群众对防沙治沙工作的认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今年我省紧紧围绕“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主题,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防沙治沙的重要意义和建设成就的宣传,呼吁人人行动起来,树立防沙治沙理念,共创绿色未来。现将活动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 主要做法
按照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和宣传办《关于做好2017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省、市、县紧紧围绕“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这一主题积极组织宣传。
1.各级政府领导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按照《防沙治沙法》的要求,省政府每年与各工程市签订《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相关市每年和所辖县区签订《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省政府坚持“三加三不减”(对造林绿化的领导力度只加大不减小,资金支持只增加不减少,目标考核只加强不减弱),省财政每年拿出400多万元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林局也都采取优惠政策、提供配套资金、加强队伍建设等措施支持防沙治沙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沙治沙宣传活动。山西日报发表了题为《荒漠化面积年均减少17万余亩》的报道。山西省电台在6月17日对山西省的荒漠化情况,建设成效等进行了广播。大同市新闻网开设了《广种厚植呵护“大同绿”》专栏,报道各县区及相关部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防沙治沙意识,响应市委用“大同绿”支撑“大同蓝”的号召,把防沙治沙作为重大战略性工程,让美丽大同成为城市发展主体色调的新举措,展示和分享再造“大同绿”的新成果。大同县从南部的落鹰山到北部的采凉山,从旅游通道到乡镇村庄,从西坪沙漠公园到火山群森林公园……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造林绿化场面。大同市、忻州市、朔州市还采取微信群、电视、电台、分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共印刷宣传资料3万余份。
3.宣传防沙治沙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投入荒漠化防治事业。将多年来涌现出的防沙治沙的先进集体与个人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右玉县被誉为全国学习的榜样,右玉县余晓兰被评为全国治沙劳模。大同县原林业局局长赵德清因为治理荒沙,坚持30年生态建设被评为“感动大同十大杰出人物”,受到了全国林业系统的学习等等。随着国家宣传与治沙工作的开展,吸引了许多个人、企业等进行出资或承包荒沙荒地进行治理,实现了全社会参与治沙、预防荒漠化等的事业。
4.通过做规划、申报,国家同意我省山西大同西坪火山群国家沙漠公园、山西天镇边城国家沙漠公园、山西怀仁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山西右玉黄沙洼国家沙漠公园、山西左云管家堡国家沙漠公园、山西朔城区麻家梁国家沙漠公园、山西左云鹊儿山国家沙漠公园、山西大同沙窝国家沙漠公园、山西天镇米薪关国家沙漠公园、山西大同南郊十里河国家沙漠公园、山西新荣五旗国家沙漠公园11个国家沙漠公园开展试点建设工作。沙漠公园的建设能够使人们身临其境,对荒漠化治理成效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能够使人们的对防沙治沙的重要性有更深的体会,对防沙治沙宣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主要建设成效
1、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积监测结果表明,监测间隔期内我省荒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2014年全省沙化土地面积580169.14公顷,较2009年减少37609.94公顷,减幅为6.1%,年平均减少7521.99公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减少8746.24公顷,减幅为12.7%,年平均减少1749.25公顷。昔日风沙肆虐、满目荒凉的同朔古战场正转变为三松匝地、绿波涌起的塞外绿洲。处于荒漠化的各市、县(区)建成了一系列森林公园,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康养的好场所。
2、我省荒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还带动了一大批育苗户、运输户、舍饲养殖和林果加工户,建成了一批仁用杏基地,形成了一系列加工企业,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断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3、通过荒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林地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坡耕地和沙化耕地所占比重在下降。通过防沙治沙工程中草地建设、饲料机械、棚圈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带动了项目区饲草和养殖业的发展。饲草产量大幅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牲畜品种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畜牧业养殖方式由过去的散养方式逐渐向圈养方式过渡,对森林资源和草地的保护有着巨大的意义。工程实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工程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生态工程提高了环境容量,缓解了人地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以森林游憩和用于保护文化和其他精神需求的林地面积大幅度提高;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
三、问题与建议
荒漠化工作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沟通复杂,责任重大,需要大家强化宣传力度,转变意识,全面参与到荒漠化治理中。
1.资金不足。国家在荒漠化治理中都是以各项工程为基础,但是,国家单位投资不足,地方又没有配套,给治理成效带来一定影响。建议国家 在项目中给予单位足额投资。
2.项目不科学。在生态建设历程中,以增加植被治理荒漠为主要目的,造成现在不少退化林分、低效灌木林等,急需改造,以能持续发挥荒漠化治理的作用。建议国家在项目中增加退化林分、低质低效林灌木林改造、森林质量提升等项目。
3.科技支撑项目短缺。在荒漠化区域存在大面积的盐碱地等困难地,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建议国家增列科技支撑项目,在区域内开展科技实验,确保全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