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建站于1956年,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宁夏中卫县境内,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长期定位研究野外台站之一。1990年9月被正式批准为院开放研究站,1992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和世界实验室的研究点,也是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的培训基地。1997年,本站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增强中国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力建设项目”(CPR/96/111)列为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西北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支撑系统的重要台站。
一、 学科定位、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 |
通讯地址:730000,兰州市东岗西路260号,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站 联系电话:0931-8821894/0931-8888250(兰州),0953-7982072(沙坡头) 传 真:0931-8821894/8889950(兰州), 0953-7892072(沙坡头) E - mail: Lxinrong@ns.Lzb.ac.cn(兰州) Lbz@public.yc.nx.cn (沙坡头)站 长:李新荣 研究员 站秘书: 刘立超 |
1、干旱地区水分平衡研究
2、植被动态研究
1.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2.微生物结皮的研究
3.沙区植物生长的CTM模型与数值模拟
3、植物对生境胁迫的生理适应研究
1.主要建群植物油蒿、柠条的气体交换特征的研究
2.对我国珍稀灌木沙冬青几种光合特性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3.风和风沙流对不同固沙植物生理状况的影响
4.对沙生植物叶表皮特征、营养器官的旱生结构、种子微形态与化学元素含量以及氨基酸组成与抗逆性的关系(在氨基酸的组成中脯氨酸含量依干旱胁迫减弱而降低)进行深入的研究。
5.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开展了沙生植物光合作用反应中心功能和捕光色素复合体2辅基蛋白质的代谢及其基因表达研究,使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机理研究达到分子水平。
4、植物迁地保护试验研究
5、大气降尘监测及搬运分布规律的研究
6、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的研究
1.格状沙丘的形态动力学研究
2.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粒度特征与成因、沙丘表面气流与坡面形态的关系、沙丘迎风坡风速变化的研究
7、沙地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成果的辐射推广
二、 主要科研积累及其意义
“七五”期间本站承担国家基金3项,国家攻关1项,部委攻关、基金及横向任务10项,国际合作2项,总计经费 100余万元。“八五”期间承担国家基金8项,国家攻关1项,部委攻关、基金及横向任务12项,总计142万元;“九五”期间承担国家基金2项,国家攻关2项,部委项目及横向15项,国际合作2项,总计经费350余万。从建站至今沙坡头站共出版专著(包括论文集)24部;90年开放至今,全站共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350篇,其中SCI刊物15篇。
1、“以固为主,固阻结合” 的铁路防护体系原理的应用,确保了包兰铁路40余年的畅通无阻,直接经济效益逾百亿元,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创造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了世界领进水平。该项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
这一铁路固沙原理及防护体系模式在国家及区域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塔克拉玛干石油公路、铁路、甘武线、京通线、南疆和乌吉线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2、本站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干旱区造林与水分平衡的关系”1994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3、1988年被联合国UNEP 评为“全球500佳”先进单位,1989年获德国李比希奖。
4、国内首创的“长龙架超短枝沙地葡萄栽培模式及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我国北方沙区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农牧民的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中科院兰州分院院地共建的推广项目。
5、沙坡头站和其它有关单位40余年的工作产生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沙坡头这个昔日户不足十的大漠小村,如今是闻名西北的旅游胜地,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青少年夏令营基地。中卫县也成为全国20个治沙先进县。40年前,沙坡头村农民年均人收入不足100元,如今沙地开发和旅游业的兴起,使人均收入达2500元以上。
作为CERN研究站,本站拥有40多年大量的定位观测科研数据积累,其中包括:
1) 铁路人工防护体系植被动态监测数据库,包括一系列植物群落学数量化指标,有35年以上的观测数据,数量达15千万以上;
2) 30余年连续沙漠地区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数据库;
3) 沙漠环境气象观测数据;
4) 大气降尘与激光雷达沙尘探测数据库;
5) 沙地水分平衡与SPAC系统观测数据。
6) 根据网络要求,98年建立了系列生物、大气、土壤、农田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库。
沙坡头站位于东部季风尾闾区,在自然地理、农业区划以及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具有广泛的区域代表性和地域分界特点,在开展大型综合分析研究、生态过程研究、区域环境、资源调查研究和对区域经济建设所进行的基础性研究中,特别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及荒漠化地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三、 国际合作
四十余年来,与世界各国研究机构与院校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主要合作项目有:
1) 与瑞典朗德大学水资源学院合作进行沙丘水热耦合观测研究(1991~1993);
2) 与日本鸟取大学合作沙地开发研究(1986~1996);
3) 与以色列本?固里安大学应用研究所合作进行节水灌概实验示范研究(1996~2000);
4) 与土库曼共和国科学院沙漠所沙地草场建设合作(1993~1995);
5) 与世界实验室合作,进行干旱与沙漠化观测研究并举行过两次大型国际培训班(1988~1998);
6) 与日本GIF 基金会合作进行了沿黄混林农业开发示范基地研究(1996~1999);
7) 与日本邮政通讯省合作进行激光雷达测尘研究(1991~ );
8) 执行UNDP防治荒漠化公约建设能力项目,从97年至2000年每年举办3期技术培训班。使我站成为第一个为联合国UNDP(CPR/96/111)项目举办技术培训的野外网络台站;
9) 与东京农业大学合作的"沙地草炭改良利用研究"(1999~ ).
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沙坡头站现有固定人员19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博士2人。35岁以下青年骨干占85%。客座研究员20人。已培养博士后4人,在站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生4人。90年以来,先后有12人次出国攻读学位或进修,有10余人次来自瑞典、美国和日本的留学生在站进修。
五、工作、生活支撑条件
经过40余年的建设发展,沙坡头站拥有一流科研仪器设备的8个实验室: 1)植物生理实验室;2)土壤实验室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4)计算计工作站及微机室;5)引种种子库及标本室;6)气象观测站(降尘观测铁塔1个、人工观测站1个、自动观测站1个、可移动式农田气候观测系统一套);7) 野外风洞实验室(国内唯一);8) 沙区激光雷达测尘实验室(国内唯一)。6个野外实验观测场:1)铁路防护系统及人工植被试验区;2) 30ha固沙植物引种试验区,成功引种植物300余种,已成为我国规模较大的沙区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基地之一;3)水分平衡试验场;4)流沙开发果树节水高产栽培试验区;5)节水灌概实验示范区;6)沿黄混林农业开发示范区。拥有绿色产品试验地40亩,果品库一个,沙地农业生态试验养分循环池一个。全站现拥有万元以上的实验设备200余台(套)。
试验站具有完善的后勤服务系统,包括专家宾馆、员工宿舍、办公室、展览室、标本室、会议室、学术厅、车队、文体设施等,为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稳定了科研队伍。交通通讯方便,包兰铁路在沙坡头设站,兰银公路横穿这里。与国内外直通电话、传真和计算机网络。再加上水电、食宿设施齐全和实验测试手段先进,使它成为理想的科研基地。
沙坡头站是一个具有43年发展历史的野外开放站,被许多中外学者誉为“世界沙都”。她曾解决了国家在沙漠和沙漠化土地整治中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和赞誉的重要科研成果。然而我们不能满足在今天的成绩之中,面向21世纪,充分发挥我站的优势,在准确、规范、长期、综合、系统的进行资料积累的同时,稳定人才,吸引高水平的科学家,立足于沙漠科学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瞄准国际研究的前沿领域,加大和提高我站的综合研究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创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把沙坡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沙漠科学研究基地和国际沙漠化防治培训基地,再现沙坡头站之辉煌是我们今后几年发展的目标和战略。我们真诚地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莅临沙坡头站指导工作和从事合作研究。